首頁 >深度 >

                興義:文旅融合激發旅游新活力

                興義依托當地獨有的民族文化,通過以文塑旅、以文興業,不斷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釋放文旅消費活力。


                (資料圖)

                這個暑假,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成為省外游客開展親子游、文化游的首選地,每天都有300多名游客前來參觀。

                “能看到這種規模比較大的古生物,感覺很震撼?!北本┯慰秃滤f,“除了博物館,還可以體驗‘挖’化石,這種主動和被動接受知識相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教育方式?!?/p>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所處的興義市烏沙鎮是貴州龍的原產地和發掘地,被稱為貴州龍的故鄉。館內陳列展出的化石種類多,品種豐富齊全,同時,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是全國少有的設有化石修復室的博物館。近年來,博物館先后推出了修復化石、化石拓印、采集化石等項目,不斷提高游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融合性,備受省內外親子研學游團隊的青睞。

                萬峰林觀光道上的八音坐唱表演 記者 尹婷梅 攝

                北京親子研學游團隊負責人董宇介紹:“我們一般是十個家庭以上,是精品小團隊線路,我們把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作為重中之重?!?/p>

                據了解,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暑假游客接待量在2萬人次以上,其中80%都是省外游客。以地學、科普旅游為基礎的研學游和親子游,是興義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中一張獨特的名片。

                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主管鄭秀敏說:“我們博物館最主要的特色展示是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就目前來說,小朋友最喜歡的項目是采集化石和修復化石,他們可以在游玩中學習到一些古生物知識,寓教于樂?!?/p>

                在有著豐富和多元民族文化的興義,文旅融合發展的熱潮也在其他景區景點不斷涌現。九月的萬峰林,峰林壯闊、田野中金黃色的水稻形成一幅水墨畫,形成了秋天獨有的田園風光。除了觀風景,位于萬峰林景區的八音堂也成為廣大游客熱衷的拍照打卡地,這里設置了扎染、蠟染研學體驗區,也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音坐唱表演,還有布依族草編工藝、布依美食八大碗等,通過不斷豐富業態,帶給游客更好的體驗。

                湖南游客黃智說:“我們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感受不同的少數民族文化。今天我們來到萬峰林,也特意過來看一看布依八音堂?!?/p>

                據了解,八音堂是為了促進非遺項目與旅游多元融合發展而打造的一個文化聚集地,它不僅能夠喚起游客對旅游景區的認同,增強游客的文化理念,還打造了一支素質過硬、全面發展的文藝隊伍,對提升景區文化內涵、為景區文化宣傳提供了人才支撐。

                8月5日至9月5日,在萬峰林國際會議中心,以布依族原生態山歌和具有山歌特色的布依族原創歌曲為素材,全面展示布依族民歌、服飾、音樂、舞蹈、風俗的大型歌舞劇《音畫布依》每晚八點準時上演。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共演出27場次,吸引了近7千名觀眾觀看,歌舞劇高超而精湛的藝術水準得到省內外游客和當地市民的一致好評。

                “看了《音畫布依》展演,了解了當地的文化,也能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俗?!闭憬慰椭炱颊f,他們去了萬峰林、萬峰湖、馬嶺河峽谷,幾個景區都不錯,覺得挺享受的,這里的山山水水很吸引人,覺得這趟來得值。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成為景區旅游發展新業態。萬峰林景區的游客不斷增加也為周圍的村民帶來新的商機,他們推出的五色糯米飯、糍粑、布依古方紅糖等當地民族特色美食,不但增加了旅游新吸引力,也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增收渠道。

                圍繞“旅游+文化”“旅游+研學”等特色游,興義市各大景區在做好游客白天沉浸式觀景、體驗的同時,不斷開發夜間消費場景。圍繞“夜景、夜演、夜游、夜購”等大眾喜愛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空間,不斷打造文旅消費新業態,滿足了市民和游客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彭麗 馬碧洪 李穎 張懿)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

                超碰人人操人人摸